外卖的辩白之路——“刽子手”或“小帮手”
发布时间:2017/09/22
最近,
网友们好忙,
娱乐圈,
薛之谦事件等持续发酵,一波接一波;
朋友圈,
最火的文章,
《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
广为流传,引发思考。
文章把我们现在遇到的白色污染问题归咎于中国发展迅猛的外卖业,完全定性却不定量地得出了结论,仿佛一夜之间,外卖就成了现代人生活习惯不规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的万恶之源。小编提取了这篇文章中的几个要点,跟大家分享交流,为外卖还个公道。
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至少产生:4亿个一次性打包盒和4亿个塑料袋,以及4亿份一次性餐具的废弃。一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25分钟,每一个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
每周4亿份外卖?小编查了下相关机构发布的中国外卖大数据,发现原文写的是"预计2020外卖用户渗透率达到80%,用户规模达到6亿"。
结果"预计"被吃掉了。而且即使到2020年,"6亿用户"也不会像看起来这么夸张,很多注册后基本不用的人都会被统计在内。
计算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拿出一个一眼看上去就很吓人的数字,套路深啊。
一些城市的垃圾容量已经饱和,只能向其他城市转移。这只是增量,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经超过80亿吨。
一天的外卖垃圾的数量是350吨,一年12万吨,看起来数量很大,但是,中国每年塑料制品的产量高达7560.8万吨,外卖垃圾实际上只占其中千分之一;中国每年光进口废塑料就达735万吨,这个量,中国外卖行业按照2016年的规模,要历时半个世纪才能造出来。塑料污染是地球之殇,但因此把主要矛头对准快餐业。这实在有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2025年,海洋里每一条海鱼(按一条1千克来计算)就有330克塑料萦绕在它生活的海域。
数字哪来的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小鱼太可爱、太可怜了。所以顺理成章的,理直气壮的,文章得出了感人肺腑的结论:尽量不选择外带/外卖。
小编扒出了去年被很多人转载的文章《你穿的每一条牛仔裤都在毁灭我们的未来》:“无论是昂贵的还是便宜的牛仔裤,都意味着罪恶。”这篇文章同样给出一个十分唬人的数字:“一条牛仔裤=3480升水”。计算方法是这样的:“牛仔裤几乎就是由水制成的,从棉田到棉布再到洗衣机,一条牛仔裤一生之中居然需要耗费3480升水。”
这些文章的套路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拼命从人们日常使用的事物中发现“惊天秘密”,把相关污染的最坏结果与消费行为进行挂钩,最终将环保责任转嫁给终端的消费者。除了外卖中使用了塑料袋和一次性用品,想必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吧。外卖能够产生垃圾是一个我们都承认的事实,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出现给城市带来的利好。
1
外卖给城市带来的利好
利好一:行业机会
在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的街头巷尾,不分时段,几乎随时都能看到骑着电动车送外卖的小哥们的身影,送餐平台的遍地开花为在这个城市谋生存的打工者们送来了充沛的工作机会,直接创造了150万骑手的社会就业。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约906亿元,相比2016年下半年的1021亿元减少了11.26%。2017年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虽然较上半年有所下降,但2017年整体交易规模仍呈上升趋势,预计突破2000亿元。
利好二:生活便捷化
外卖的出现让很多白领生活便捷化、订餐自动化。我们不用在就餐高峰期花上一个小时排队就餐,也不用为高峰拥堵再添一份“堵”。在这一个小时里,你可以稍作休息养足精力准备下午的工作,也可以再润色一下产品报告,拟一份会议提纲,而不是在排队等餐、等红灯、等堵车的一小时里浪费生命。
中科院报告显示,每份外卖订单平均为用户节约48分钟,包括餐厅往返的路途时间以及餐厅等餐时间。美团和饿了么外卖日完成订单量2200万,也意味着,每天为中国人节约1980年时间。
2
外卖垃圾的救赎之路
方案一:使用环保材料
于政府而言,制定和规范外卖包装标准和政策,从源头上治理外卖包装垃圾。明确规定外卖包装、快递包装必须统一使用环保材料、可降解材质制成的包装盒,禁止和惩罚使用非环保材料使用的包装,减少外卖包装垃圾在生产、处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于外卖平台而言,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建立外卖包装循环使用机制。目前外卖平台基本上使用的是一次性饭盒,没有循环使用的可能性。但是其实也有越来越多商家开始着手使用可循环利用的餐盒,小编相信以后以后市场上肯定会被环保型餐盒覆盖。
方案二:垃圾分类
中国在垃圾分类和垃圾分类体系上几乎是空白。在一些大城市偶尔可见“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垃圾桶挨着,实际真正在扔垃圾时注意这些的市民少之又少。政府对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心里概念不深。
2016年,美国耶鲁大学公布2016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排名,中国排名118。排名前三十的国家(或地区)中,瑞士第一,其次还有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英国、日本等等。这些国家也有限塑令,但政府却在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上,做足了功夫。
上个世纪的瑞士也是乱扔垃圾,为此各地方政府从80年代起就出台生活垃圾分类法规,并为民众发放垃圾分类手册。苏黎世政府出版的手册就厚达108页,从使用什么样的垃圾袋,到如何封存垃圾,再到如何分类,以及垃圾投放时间和地点,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因此,瑞士也是垃圾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
日本也是用了40多年时间,才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渐细化。一个塑料饮料瓶的不同组成部分被划分到不同的垃圾类别。横滨市市政府印刷的共27页的手册上就包含了多达518项条款,简直丧心病狂。
而中国在这套体系上,几乎是空白。
呼吁环保是一件好事,但危言耸听不是正确的方式。与其妖魔化外卖,不如关心一下垃圾分类体系的建设更靠谱一些。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