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条怎么看?发工资应注意哪些?一文看懂
发布时间:2023/06/26
等发工资,被称作当代年轻人的四大期盼之一。
因为薪资保密,大家基本只能在发下来时偷偷看一眼自己的工资条。
但工资条包含哪些关键信息?每月应发和实发为何差异这么大?有哪些注意事项?
很多人领了多年的工资,却未必说得清楚。
如果你对此也有疑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
虽然各家的工资条可能不太一样,但核心内容还是会或多或少地相同。
常规的工资条,一般由基本信息、薪资结构、扣款、补充款项等几部分组成。
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工号、部门、职位、职级、入职时间等。多个关键词并列不仅是为了确定身份,方便区别核算,也有避免员工“重名”可能错领或混淆的考虑。
紧跟基本信息的薪资结构,通常包括基本工资(或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业务提成、奖金、补助津贴、加班工资等。
因行业、公司、岗位、个人不同,出现在各自工资表的选项可能有细微的变化。
比如补助类,通常包含生活补助、交通补助、话费补助、住房补贴、出差补贴等,拆分或合并计算都很常见。如不含补助,则不会体现。
岗位津贴经常作为工资的一部分而存在,但只针对特定岗。比如在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作业,会有相应的津贴及发放标准。
扣款项目,是应发工资区别于实发工资的关键。
目前工资条中的扣款主要包括迟到扣款、请假扣款(如病假、事假等)、代缴代扣(如社保、公积金、个税等)、生活扣款(如住宿费、伙食费、电费、停车费)以及保险费、工会费、企业年金等方面的扣除。
为避免延迟统计或发薪失误可能带来的纰漏,工资条中往往还有“补发工资”的选项,与“扣款”同列,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以上是在职人员常见的工资条选项。
在发放离职人员的工资条时,为减少经济纠纷,在原工资条所含内容的基础上,往往还会增加相应的选项,比如报销款、借款、离职补偿金等。
当应发工资减去各种扣除或补发金额,实发工资基本也就尘埃落定了。
虽然工资条只是用人单位定期给到员工发放工资明细的纸质或电子材料,但计算和发放工资时存在以下情况还是得注意:
1)工资总额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这意味着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有正常提供劳动,到手工资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甚至倒欠,就要当心了。
2)扣款超纲。很多单位为规范内部管理,对于迟到早退或违规违纪的人,往往采取扣款处理。
这么做可以理解,但单位一般是无权随意扣除员工的基本工资的。属于浮动绩效工资、奖金的部分,在双方合同具体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扣除。
而且扣除有比例限制,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也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具体可参考《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
别看工资条事情小,引发的问题也不少。
比如公司不给工资条,员工索要无果,给告到法院的;有发工资时没确认好,存在多发或少发,事后引发争议的。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hr朋友在发放工资条时建议做好这3点:
做好工资领取确认、配合发放工资条、保存工资支付台账至少2年备查。
这点在劳部发〔1994〕489号《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6条中也有明确: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2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除此之外,地方性的《工资支付条例》中也有补充规定。
其实这不仅是对员工权益的保护,也有帮助用人单位规范薪资发放和规避相应的风险的考虑在里面。
好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