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优惠,超级折扣进行中

活动时间:2019年10月24日-2019年11月11日

1、3折优惠价:88元/人/年;额外赠送20个用户数;

2、活动期间购买daydao产品且金额大于1w客户,
赠送3个月服务;金额大于3w的客户,赠送6个月
服务 2张定制报表;

3、活动期间的新客户,以后新增用户按50元/人/年
单价核算。


人力资源行业干货 在一家公司待多久合适?过来人这样建议

在一家公司待多久合适?过来人这样建议

发布时间:2022/04/22  

10.jpg


摄图:咖啡仔

前段时间参加活动遇到一人,席间所有人都向她打招致意。

本以为是某位“贵宾”,事后一问才知道:

她职位不高,却是某单位的金牌写手,一辈子服务的领导大咖无数。如无意外,明年将功成身退。

一件事,一家公司,一干就是一辈子。这样的履历,堪称“教科书


她相似经历的人,境况却可能天差地别。

比如乔姐。被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公司优化后,她再就业难,处境比那些三年两跳的人还糟糕。

为什么相似的经历,结局反差却这么大?当“择一而终”和“闪入闪离”被打上“想养老”和“不安分”的标签,到底在一家待多久合适呢?

如果你也曾有过类似的疑惑,下面的分享也许对你有所启发。



老实说,关于在一家公司待多久合适,从来都没定论。

有人说1-2年最好,发现有盼头,能当新跳板;发现不对劲,还能及时止损。

有人说3-5年最合适,入行3年才算懂行,且3年期限一到,企业是否有续约,也能说明很多问题。

-关于在公司待多久的争议-


待的时间短——
忠诚度不高、稳定性不够、专业沉淀不深,hr招人时顾忌三分
待的时间长——
说是感情深,其实图安稳,稳不稳定不好说,但适应性很难说…




不过某些很成功的“打工人”,比如最近网上热传的“高管个人年薪榜单”,那些被誉为“打工皇帝”的人物任职履历,其实能给人不少参考。

以排在高管个人年薪榜首的顾宏地为例。

熟悉顾宏地的人,可能知道他是小鹏汽车的总裁,年薪高达4.34亿元。

不过显赫的身价背后,他还是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华盛顿大学的生化博士。

在入职小鹏汽车前,他雷曼兄弟全球并购部担任顾问6年,2004年加入摩根大通,在职14年,一路做到亚太投行主席。眼下入职小鹏,也有4年多之久。

三段任职经历,他的平均任职时长超过8年,看起来相当地“稳定”。

排在第二的刘炽平,是腾讯的“二把手,年薪4.28亿,据说是马化腾的7倍


他从西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同时拥有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1998年,刘炽平进入麦肯锡担任管理顾问。随后进入高盛亚洲投行2003年做到执行董事


2005年,刘炽加入腾讯。进入公司5年后,终于迎来职场发展的高光期。


从整个任职履历看,前半场刘炽平在职时长约为3-5年,扎根腾讯后,在职时长则超17年之久,也是长线发展的那种。


第三位不在榜单,但却是京东新上任的“掌门”徐雷。

从以往履历看,徐雷较之上面两位可能流动性较大。


2000年,徐雷入职联想,负责品牌及网络推广。2年后跳槽好耶广告网络,7年之间,从销售总监一路做到北京公司总经理。


2007年,经“投资女王”徐新牵线,徐雷成为京东市场营销顾问。但2年后才正式加入,且中途(2011-2013)还曾离席,加入百丽电商任cmo。


2013年徐雷重回京东,再次负责市场营销。期间大批高管空降,一度被边缘化。


直到2017年,凭借卓越的实力和业绩表现,徐雷才开始出任集团cmo,4年后成为集团总裁。2022年刘强东卸任,徐雷升任京东ceo,兜兜转转10余年终于迎来个人的黄金时代。


从上面几位的经历看,在一家公司的任职时间其实可长可短。短则2年,长则10-20年的都有人在。


20.png



但总的来说:


在特定领域深耕1-3年,保持职业发展路径的一脉相承,并一路升级打怪,全力从基础岗向核心岗,从新手到能手,再到专家和行家进阶,是他们走向职场成功的关键。


就此而言,在职时长虽是工龄和资历的重要“象征”,但想个人得到更好的发展,职业训练、发展路径、知识能力储备、机遇等,其实同样不可或缺。




虽然在一家公司待多久,没有定论,但hr在做招聘时,对这几类人还是比较忌讳的:

01 因个人原因频繁跳槽的人。



尤其是平均在职时长不超过1年,且离职多为个人原因的候选人。


因为频繁跳槽,除了导向不稳定性,很多还与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缺乏职业规划、团队适应性/融入性差、“慌不择业等因素有关。

加上离职时以个人原因居多,hr往往会担心是否会“重蹈覆辙”,增加再招聘成本或带来太多未知的用人风险。


而从boss直聘研究院等发布的数据看:


上一份工作坚持不到半年就跳槽的求职者,70%的人薪资其实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任职时间过短,频繁跳槽,其实对个人薪资待遇还是有一定负面影响。


02 长期不动且安于基础岗的人。

尤其是在一家公司待了10年以上,工作内容单一,缺乏技术含量,且长期在基础岗,有明显被边缘化迹象的候选人。


因为长期从事基础性、重复性强的工作,这类候选人往往知识技能面相对狭窄,很难适应新的工作挑战和变化。


加上长期在基层,接触不到核心业务或技能,岗位价值和发展潜质往往受限,即便进入新公司,担任重要岗位的机会也少。


这也是为什么,除了平均在职时长,hr同时会高度关注跳槽频率、职位职级、能力技能的长线变化。


因为时长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职的长度,却很难验证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宽度和厚度。




虽说在职时间长短,很多时候是个人的主观选择,其实也容易被其他因素所左右。


比如随着新生代进入职场,平均在职时长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以2018年领英发布的《一份工作趋势洞察》调研统计为例



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4年才换,80后是3年半,而90后则骤减到19个月,95后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就此来看,职场“后浪”们的平均在职时长较之“前浪”缩短不少,而第一份工作的试错性质,让这一周期更为短暂。


但随着个人发展逐渐定性或找定了合适的归宿,后期在公司的任职时间,往往会有所延长。


比如上面例举的三位,第一份工作后,在职业发展的高光期,任职年限基本在5年左右,乃至更久。而处于职业发展稳定期的90后00后,平均在职时长也在2年以上。



30.png



除了职业发展阶段、年龄属性、工作内容等,企业自身因素和发展环境也是制约任职周期长短的一大关键因素。


比如智联招聘《2022上市公司人才需求及发展环境报告》就显示:



上市公司的员工平均在职时长为4年11个月,比于非上市公司长13个月。


大厂职员的“定性”显然也比小厂要高得多。


这不仅是因为上市公司能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福利等,也和其能保持稳定的运营和发展环境,进而人才流动性更小有关。


综上,在一家公司到底待多久合适,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

在合适的岗位上,尽全力掌握自己需要的东西,尽量发光发热。

当这里不再是最佳的选择,瞄准时机,好聚好散,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也无可厚非。

毕竟没有哪家是命中注定的归途,更多是彼此间的过客。

当双方不负相遇,相互成就,已然是一种圆满。

你觉得呢?欢迎留言交流~



网站地图